发达国家关注计算机安全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瑞典早在1973年就颁布了《数据法》。这是世界上首部直接涉及计算机数据安全信息问题的法规。随后,丹麦等西欧国家都先后颁布了数据法或数据保护法。
2018-05-08 阅读全文>>早在1981年,我国政府就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于1987年8月推出了《电子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
2018-05-08 阅读全文>>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一系列的商业战略,企业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构以适应新的竞争态势,获取竞争优势。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面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核心商业战略的选取与关注,从业务的顶层设计上应对数字化竞争、拥抱数字化转型;二是面向不同商业模式、面向不同商业......
2018-05-08 阅读全文>>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仅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还事关整个银行数据治理银行业的安全和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
2018-05-07 阅读全文>>然而,从世界范围已知的银行数据安全事故来说,银行普遍面临且能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内部。国外统计结果表明,在企业信息受到的损失中,70%是由于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有意造成的。
2018-05-07 阅读全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银行数据作为银行敏感信息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维持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资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社会任何领域的基础。
2018-05-07 阅读全文>>保障银行数据的安全性,其核心就是保证银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银行在国家、社会及民众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应时刻关注银行数据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银行的数据安全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2018-05-07 阅读全文>>可用性是指银行系统和网络应该提供适当的能力,从而能够在可以接受的性能级别下,以一种可以预见的方式运行,保证经过认证的用户能够对银行数据和资源进行适时和可靠的访问。保障可用性是指银行系统和网络能够在崩溃后以一种安全并且快速的方式恢复,使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不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
2018-05-07 阅读全文>>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禁止对重要数据和关键数据进行非授权的修改。硬件、软件和通信机制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保证数据被正确处理,并保证在没有意外或恶意篡改的情况下将数据安全完整地传递到目的地。
2018-05-07 阅读全文>>主要是指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配置类信息,如系统IP和用户等。银行数据安全离不开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系统相关的关键配置类信息对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尤为重要。
2018-05-07 阅读全文>>机密性要求银行数据不能被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集体或其他实体,不能为其所用。简而言之,所有人员都可以访问的信息属于公开信息,需要限制访问的信息一般属于敏感信息或秘密。对于银行来说,敏感信息是指机密性或完整性保护要求较高的信息
2018-05-07 阅读全文>>数据安全是指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数据安全的实质是采取措施保护银行数据资产,使之不因偶然或者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篡改及泄露;保证银行信息系统能够连续
2018-05-07 阅读全文>>数据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数据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障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账户信息的安全,避免将其泄露或遭到非法篡改。同时,数据安全对于保障银行各系统之间源数据和数据副本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是各项业务有效开展的基础。当银行面临各种人为或自然的突发事件时,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
2018-05-07 阅读全文>>目前,从报送方式上,监管报送可以分为业务部门调整手工报送和业务部门调整系统自动报送两类。业务部门调整手工报送包括由系统自动出报表,由业务人员进行手工调整后,进行报送。业务部门调整系统自动报送包括业务人员参与报送流程、业务人员未参与报送流程两类。具体报送流程如图10 6所示。
2018-05-07 阅读全文>>随着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日益成熟,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银行面临各种监管的数据交换需要。为了加强对外交换数据的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宜建立统一的对外数据报送平台
2018-05-07 阅读全文>>1503条 上一页 1.. 47 48 49 50 51 ..10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