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培伟业IT资讯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资讯 > 国际认证 > PMP确认范围和质量控制介绍

PMP确认范围和质量控制介绍

2025-09-05 09:15:00 | 来源:企业IT培训

在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体系中,确认范围与质量控制是项目监控阶段的两大核心过程,二者分别聚焦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与成果质量的符合性验证,共同确保项目输出满足干系人需求与质量标准。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确认范围(Validate Scope)

定义: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旨在确保成果符合干系人要求和期望,并获得其正式接受。

核心特点:

验收导向:关注可交付成果是否通过干系人验收,强调“结果是否被接受”。

客户参与:通常由客户或发起人主导,通过签字确认验收结果。

与质量控制的关联:质量控制是确认范围的前提,需先确保成果质量符合标准,再进入验收流程。

关键活动:

制定验收计划:明确验收目标、时间、参与人员及方法。

组织验收会议:展示可交付成果,收集干系人反馈。

处理变更请求:若验收未通过,需分析原因并提交变更请求。

输出: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客户或发起人正式签字确认)。

示例: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确认范围可能包括客户对系统功能的正式验收,确保所有需求均已实现且无重大缺陷。

二、质量控制(Control Quality)

定义:质量控制是监控特定项目结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过程,涉及对成果的检验与验证。

核心特点:

质量导向:关注成果是否“正确”且符合质量要求,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合规性”。

持续监控:需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确保质量稳定性。

工具驱动:依赖统计抽样、控制图、检查表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关键活动:

检查与审查:通过测量、测试、核实等工作,确保成果符合标准。

使用质量核对单:结构化工具,用于核实可交付成果是否满足特定要求。

记录与报告:生成质量测量结果、工作绩效报告等,供团队与干系人参考。

提出变更请求:若发现质量问题,需提交变更请求以纠正偏差。

输出: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变更请求、推荐的预防或纠正措施。

示例:在制造业项目中,质量控制可能包括对产品尺寸的抽样检测,使用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确保所有产品均符合规格要求。

三、 确认范围与质量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质量控制是确认范围的前提,需先确保成果质量符合标准,再进入验收流程。

二者可能交错进行,例如在敏捷项目中,每次迭代结束时可能同时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与确认范围(客户验收)。

标签: PMP确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