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培伟业IT资讯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资讯 > 国际认证 > PMP范围管理的六个过程

PMP范围管理的六个过程

2025-07-28 10:30:00 | 来源:企业IT培训

根据PMBOK®指南第六版,项目范围管理包含以下六个过程:

1. 规划范围管理

这是制定范围管理计划和需求管理计划的过程,确定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

关键输出:

范围管理计划:描述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

需求管理计划:描述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项目需求

工具与技术:

专家判断

数据分析(备选方案分析)

会议

2. 收集需求

这一过程旨在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以达成项目目标。

关键输出: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

常用技术:

访谈

焦点小组

问卷调查

头脑风暴

名义小组技术

观察法(工作跟踪)

原型法

标杆对照

系统交互图

文件分析

实践建议:需求应具体、可测量、可测试,并优先排序。使用需求跟踪矩阵可确保每个需求都有明确的来源、优先级和验证方法。

3. 定义范围

基于收集的需求,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关键输出: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内容:

产品范围描述

可交付成果

验收标准

项目的除外责任(明确说明不包括什么)

工具与技术:

专家判断

产品分析

备选方案生成

引导(研讨会)

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关键输出:范围基准(包括WBS、WBS词典和项目范围说明书)

WBS创建原则:

100%规则:下一层级之和必须100%代表上一层级

面向可交付成果

层次结构通常为4-6层

每个元素有唯一标识符

不显示工作顺序或依赖关系

WBS词典内容:

账户编码标识

工作描述

负责组织

进度里程碑

相关活动

所需资源

成本估算

质量要求

验收标准

技术参考文献

协议信息

5. 确认范围

正式验收已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关键输出: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工作绩效信息、变更请求

重要提示:

确认范围是监控过程组的过程

与质量控制不同(确认范围关注验收,质量控制关注正确性)

需要客户或发起人参与

应定期进行,而不仅是在项目结束时

6. 控制范围

监督项目和产品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关键活动:

分析范围绩效

评估变更影响

管理范围基准变更

防止范围蔓延

工具与技术:

偏差分析

趋势分析

变更控制工具

标签: PMP范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