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图和项目进度网络图是项目管理中用于规划和控制进度的两种核心工具,它们在表现形式、功能侧重点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对比:
一、核心定义与表现形式
甘特图(Gantt Chart)
定义:以时间轴为横轴,任务为纵轴的条形图,通过条形长度表示任务持续时间,并标注开始/结束时间。
表现形式:
任务以列表形式排列,每个任务对应一条水平条形。
可叠加显示资源分配、里程碑、依赖关系(通过箭头或编号标注)。
示例:
项目进度网络图(Project Schedule Network Diagram)
定义:用节点表示任务,箭头表示任务间逻辑关系的图形,展示项目活动的顺序和依赖性。
表现形式:
节点(方框或圆圈)代表任务,标注任务名称和持续时间。
箭头表示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如FS、SS、FF、SF)。
示例:
二、功能侧重点对比
三、应用场景差异
甘特图适用场景
项目沟通:向非专业人员(如客户、高管)展示项目时间表。
资源跟踪:监控资源(人力、设备)在时间轴上的分配情况。
进度监控:通过条形颜色或标记区分已完成、进行中和未开始任务。
示例:
软件开发项目中展示各模块开发、测试、上线的时间节点。
建筑项目中展示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的时间安排。
项目进度网络图适用场景
进度规划:分析任务间逻辑关系,识别关键路径和浮动时间。
风险分析:通过关键路径确定项目最短工期,评估延迟风险。
进度优化:通过调整非关键路径任务的时间,压缩项目总工期。
示例:
制造项目中分析设计、采购、生产、交付等任务的依赖关系。
研发项目中确定实验、分析、改进等环节的顺序和重叠时间。
四、工具选择建议
优先选甘特图的情况
需要快速向团队或利益相关者传达项目时间表。
项目任务较少或逻辑关系简单。
需同时展示资源分配和进度状态。
优先选项目进度网络图的情况
项目任务复杂,依赖关系多(如并行任务、交叉依赖)。
需计算关键路径或分析进度灵活性(浮动时间)。
需进行“假设分析”(如某任务延迟对总工期的影响)。
五、实际案例对比
案例:网站开发项目
甘特图展示:
任务列表:需求分析、UI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测试、上线。
时间轴:每个任务标注开始/结束日期,条形长度表示持续时间。
资源分配:标注每个任务的负责人。
项目进度网络图展示:
节点:需求分析(5天)、UI设计(3天)、前端开发(7天)等。
箭头:需求分析→UI设计(FS),UI设计→前端开发(FS),前端开发与后端开发并行(SS)等。
关键路径:需求分析→UI设计→前端开发→测试→上线(总工期20天)。
六、如何选择?
用甘特图:当目标是“让所有人看懂时间表”时。
用项目进度网络图:当目标是“分析进度逻辑和风险”时。
最佳实践:结合使用两者,例如用网络图规划进度,再用甘特图沟通进度。